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匹配”意识与翻译教学

论文作者:www.51lunwen.org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Scholarship Papers登出时间:2013-12-16编辑:hynh1021点击率:4574

论文字数:3863论文编号:org201312132004317019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教学翻译翻译教学语义匹配语义知觉

摘要:“匹配”就是翻译技巧习得的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匹配过程就好比熟悉了一些工具的性能。善于使用工具的翻译行为和机械的翻译行为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积极的匹配行为,后者是消极的匹配行为。这就是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根本区别。

1.引言


在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作用和学科的归属之上,认为两者是不兼容的,甚至是对立的(罗选民2002:56-58)。本文拟从语言元功能和语义匹配的角度来讨论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问题,通过分析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对立,而是接应和互补的。这对明确翻译教学的任务、教材编写及职业培训皆有裨益。


2.“匹配”概念


在讨论匹配概念之前,我们借何克抗在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来探究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区别。何克抗(2004:83-93)指出儿童语言能力是在认知语义关系结构模式的基础上获得的,对语义关系结构的感知是生成语块的前提。从“语觉”到语块生成,中间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匹配”。“语觉论”重点论述了语义关系结构。语义关系结构由谓词和格模块构成,是句子指称义的基础。何克抗(2005:51)用辐状结构图描写了奠定句子语义基础的谓词—格模块关系结构,并阐述了言语理解的生成机制,这对我们了解“匹配”二字很有帮助1。他(2004:8)对语块生成做出的解释是:语块生成要在单词词义识别的基础上利用另一言语中枢布洛卡区保存的“语法知识库”来完成词组构成分析。所谓“格语块”是指表征不同格关系的语块。这也就是说语块是语义关系结构和语法关系结构“匹配”的产物。王德春(1997:103-104)就匹配问题从两个方面给予了解释:一是“来自外部语音输入的音位组合与心理词汇中的词的音位组合单位进行对照,以此检索到该词,通过该词的音义联系获取其词义”;二是辨识词的语义内容。语义内容包括反映特定词与外部世界各种联系的词汇意义,也包括体现该词与其他词间各种联系的语法关系意义。这两种形式“都是跟该词的语音形式紧密联系着的,在检索到词的语音形式后,不仅能获得它的词汇意义,而且同时获得了该词的语法关系意义”。可见,“匹配”的最终结果就是音义的结合,语块就是在语义内容支持下音义结合的产物,它的生成须满足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对组合项的选择要求。因此,语块就是有语义支持、体现了特定语法或逻辑关系的音义结合体。何克抗(2004:86-91)对儿童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描写,主要有如下几点:1)语义知觉能力是一种使语义关系结构和当前输入的句子相匹配的能力,即辨识词汇意义和语法关系意义的能力,要感知句子的指称义就须具备这种辨识能力。2)幼童通过“语音辨析”、“单词识别”、“词组构成分析”等加工环节实现对输入语音串的语块划分。对习得者来说,这种划分是一个语块分离过程,“语块分离,即短语构成分析。”3)儿童运用言语中枢的“语觉”功能,将输入语块与语义关系结构的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看二者能否互相“匹配”,并对比较结果作出评价。4)如果评价结果为“完全匹配”(即被语觉辨识后获得通过),儿童就初步认知了一种语义关系结构模式。5)如果评价结果为“部分匹配”或“完全不匹配”,儿童就会把当前不可能通过的话语输入学习某种语义关系结构模式的区域。这时,儿童可能会要求说话人重述一遍,或是自己就其中的某个词语向说话人提出询问。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已经通过语觉对语义结构和句子结构进行了“匹配评价”,并将“完全匹配”的结果存入长时程记忆,把“匹配”失败的结果输入学习区域,有待进一步“匹配评价”。儿童在这种不断“匹配”、不断记忆的过程中获得“语觉”。随着语言交流机会的增加,他们对获得通过的语义关系模式的应用范围和应用语境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了使用该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一种语言的习得在“匹配”中完成并存入长时程记忆。进入长时程记忆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一经语音打包处理,行为主体就可以自由使用现成语块进行交际。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加工便成了一个无标记的理解、表达过程,受话人拆“包”取意,或者“打包”传意,一切都在下意识的拆析—整合匹配过程中完成。就翻译而言,如果源语表达方式与译者从长时记忆中检索出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一致,译者就会对输入的信息做出条件反射,迅速给出与原文语义内容相同的译文,即他对输入的语音、语法形式所进行的“语音辨析”、“单词识别”、“词组构成分析”、“语义关系的辨识”等处理工作几乎在瞬间完成。这也是Jaaskelainen(1993:102)说的“无标记翻译过程”。它是一个不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翻译技巧或策略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需要经过调整“匹配”关系、重新通过评价的过程。


3.翻译的“匹配”与评价


3.1 “匹配”过程

翻译是在两套“匹配”系统的基础上经历三个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一套是母语“匹配”系统,一套是异质语言“匹配”系统。第一过程是语内“匹配”,即处理源语信息的过程。译者在此期间要经历音义关系识别、语块分离和语义关系识别(词组的句法语义关系结构分析)、提取语义关系模式(句义的抽象化)几个环节。第二个是比较评价过程。译者就语义关系结构对母语语块和异质语语块进行对比评价,语义关系一致的语块获得通过,被默认为完成语义“匹配”的可互换语块,并存入长时记忆。第三个过程是语义输出过程(译入语“匹配”)。译者用另一套音义系统对获得通过的语义关系模式进行“打包”加工,给通过了概念中枢语义关系评价的语块配上适当的语音(包括语法特征、语篇手段和语域标记)。源语匹配是一个拆析源语形式特征、抽象化的过程,译入语“匹配”则是整合语义模块、具体化(句法化)的过程。如在“A robber knived a man”一句中,名源动词“knife”在源语“匹配”过程中被分解为谓词—工具格模块,按照“施事+事件+受事+工具”的语义模式进入概念中枢进行双语评价匹配。语义关系结构经评价获得等值默认后进入译入语“匹配”系统,在确定格语块的基础上进行“单词识别”,“确定各语块中有关单词的词义及其排列顺序”,最后进行“音位规划”,确定特定的语言特征,这是一个音位表征的过程(何克抗2004:91)具体化的结果就是使抽象概念进入词汇—语法框架,赋予语义内容特定的语音形式。如果把“Arobberknivieda man”改成“A robberstabbed/hammered/a man”,这些句子的格语块和语义关系结构都不变,连顺序也一样,唯一不同的只是音义联系,变化只发生在“单词识别”和“音位划分”两个环节。翻译就是这样一个具体—抽象—抽象—具体的“匹配”过程。Bell(2001:59)在阐释翻译过程模式时对此做了更为详细的图式说明。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我们了解话语理解和生成的心理过程,有助于提出有指导性的翻译策略。


3.2 完全匹配

语义内容是维系同义句的基础。在任何一个语言系统内部,一种语义关系可以用多种句法形式来体现。语际间的语义同一关系也是这样,无论译文采用什么形式,都应该映射原文的语义关系,在保持与原文语义图式一致的前提下,语言形式可以根据译入语的语法、语篇规则和交际目的的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1) A robberknivieda man.(2) A robbercuta man [with a knife].(3)强盗[用刀]捅了一个人。  比较上面3个句子可以看出,例(1)中工具格处于谓语位置,格角色动词化,而占据谓语位置的事件概念则被背景化,兼容于名源动词,谓词—工具格关系以隐—显方式被感知。Talmy(2000:128-129)把这种语义角色内化的现象称作“背景化现成用法原则”。他指出“背景化现成用法”的句子花费认知气力小,使用方便,更加口语化,因为交际双方都没有必要把注意力分散在“事件”和“工具”两个点上,通过工具去感觉谓词的存在遵守的是省力原则。“knife a man”、“cut a man[with a knife]”、“[用刀]捅了一个人”这些语块尽管句法结构或顺序不同,但它们都是施事—受事—工具格语块,是同一语义关系结构投射于不同音位组合的结果。已成为现成用法的语块自然是通过了语义评价的“完全匹配”。我们借用“完全匹配”来解释“无标记翻译过程”,因为“完全匹配”的句子通过了语觉辨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3 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