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
论文作者:www.51lunwen.org论文属性:硕士毕业论文 thesis登出时间:2017-10-28编辑:lgg点击率:5481
论文字数:38748论文编号:org201710141803109714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 33
关键词:英语教学论文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摘要:本文是英语教学论文,本研究采用 Hutchinson 和 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用途英语需求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英语课程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以及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在个体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性。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年-2020 年)》提出高校要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人才”。同时,教育部也提出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由此可见,要满足以上要求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已成为必然。从 2010 年起,全国性质的学术英语教学研讨会、教师培训相继在上海举办,来自不同院校的老师和专家纷纷被吸引而来。随后,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也相继开展了学术英语教学改革。2016 年上海高校
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并且在全市高校中进行大规模地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学术英语俨然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词汇。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另外,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各学科专业高端人才后备力量的硕士研究生,更是需要检索大量相关专业英语文献来获取本专业最前沿的研究信息,撰
写英语论文,用英语和专业人士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目前国际学术领域各学科的主要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成果等大都以英语为媒介公开发表。由此可见,需要使用学术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广泛,这也为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提出了要求。同时,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方面目前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有研究表明不少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英语课程的设置不是很满意,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王云秀,陆巧玲,2010)。理工科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类型存在不足,如其调查的某重点大学学校尚未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或者开设覆盖面不足。有研究者对北京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教学大纲相对滞后;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武田田,2015)。在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上,专用英语是否能够替代通用英语(EGP)是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秋芳,2014),有研究者认为学术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不宜将其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内容(王守仁,姚成贺,2013)。
.......
1.2 研究意义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进行和研究,对于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建设和相关研究,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采用 Hutchinson 和 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用途英语需求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发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学术英语课程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以及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在个体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性。本研究以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和整理学者各自的观点和讨论,本论文将运用 Hutchinson 和 Waters(1987)的需求分析模型,来探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英语需求。本文把需求分析分为两个方面: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分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则包括学习条件和学习者的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在此基础上,希望研究的结果能够对调整目前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建设性意见。总而言之,首先希望可以为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课程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希望有助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清晰,而且还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和案例的支持。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本章节中笔者将分别对“需求分析”“学术英语”“学术英语课程”进行概念界定。Richards(2002)等人的观点是:需求分析是依据收集到的主客观信息,对学习者的语言需求进行描述和排序(引自李利,王静,2012)。Hutchinson 和 Waters(1993)认为需求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构建一个有共同目标的教学形式,最后使学习者掌握相关专门知识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具有动态性和互动性。Brown(2001)认为需求分析是一个具有系统性的信息采集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对相关课程目标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学习者在特定领域内的语言学习需求。陈冰冰和王欢(2009)认为需求分析是指以内省、访谈、观察与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中的“需求分析”是指以信息调查为目的,以访谈、问卷等手段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调查分析的技术与方法。“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 EAP。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 1974年和 1975 年伯明翰大学“英国高等教育中留学生的语言问题”的会议记录中,随后经过修订,此记录以“学术英语”为标题出版,这一概念开始被广泛的应用(Jordan,1997)。Hutchinson 和 Waters(1987)认为学术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它的目的是讲授学术英语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和技能。Jordan(1997)认为学术英语是“在正规教育体系中,以学业用途为目的的英语交流技巧”。鞠玉梅(2006)提出学术英语是帮助学习者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开展学术研究为目的的英语讲授模式。袁巧琦(2007)提出学术英语是学习者进行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所需的英语语言和相关语言技能。
........
2.2 需求分析的相关研究
有关需求分析的相关研究,笔者将从需求分析的分类,需求分析的模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需求分析的分类主要从客观与主观、个人与社会、目标与学习等角度出发进行分类。从客观与主观的角度出发,需求分析分为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客观需求是指教师收集到的学习者的个人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母语、教育经历、外语能力、学习外语时的困难和打算从事的工作等,属于客观需求。主观需求是来自学习者本身的需要、期望、期待等,与学习者的认知与情感需求有关(Brindley,1989)。另外,有一种分类与这种分类类似,是从意识需求和觉察需求的角度进行分类,前者是教育者依据别人的学习经历而设定的需求,更具客观性;后者是学习者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更具主观性(Berwick,1989)。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需求分析可以分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学生当前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这种分类又结合了客观与主观角度的分类方法,进而将个人需求分为个人客观需求和社会需求,个人客观需求是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年龄、教育背景等,个人主观需求是学生对课程、目标、安排、教学方法等的期望;社会需求指的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所用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束定芳,2004)。从目标与学习的角度出发,需求分析可以分为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情景需求是在未来工作情景下对学习者的要求,学习需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前者更注重结果导向性,而后者是一种过程导向的需求(Brindley,1989)。同时需求分析也可以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想要获得的东西,包括必学知识(necessities):即学习者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必须学习的知识;欠缺知识(lacks):即学习者现行状态与目标结果之间的差距;想学知识(wants):即学习者自己想要学习的观点和想法。学习需求则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策略及动机等(Hutchinson,&Waters,1987)。在此基础之上,需求分析还可以分为目标需求、学习需求和教学需求。目标需求指在将来目标活动中使用语言的客观需求,学习需求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客观目标需要的一个学习过程,教学需求包括学生的欠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目标情景(郭志斌,2006)。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4
3.1研究问题.....14
3.2调查对象..
本论文由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