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文化流亡者的窘境

论文作者:英语论文论文属性:硕士毕业论文 dissertation登出时间:2010-01-22编辑:steelbeezxp点击率:5957

论文字数:9000论文编号:org201001222315311173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文化流亡奈保尔半生魔种

 摘 要:以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为 理论 基础,对奈保尔2004年新作《魔种》与此前的作品《半生》进行比较 分析 来探寻奈保尔本人的双重文化身份所导致的双重视角,以及由此产生的身份危机。对奈保尔的创作作出了相对客观的评介,指出后殖民作家所面临的共同 问题 :无法真正地、彻底地走出文化流亡者的窘境,也没能突破其独特文化身份的局限。对于奈保尔创作陷入瓶颈的原因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留下了进一步思索和探求的空间。

  关 键 词:奈保尔;文化流亡;《半生》;《魔种》;世界性

论文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整理提供

  Abstract:Based theoretically on Said's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The 1993 Reith Lectures, the Magic Seeds as Naipaul's latest work in 2004 and the Half a Life as his previous one are discussed comparatively to explore his double cultural perspectives resulting from his own bicultural identity and his identity crisis thereupon. A relatively objective comment upon Naipaul's literary creation is thus set out, where the common problem most post-colonialism writers are facing to is found, i.e., they can not really and thoroughly walk out of the dilemma of cultural exiles and fail to break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n their unique cultural identities. The paper tries to giv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reason why Naipaul's creativity is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with a space given for further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Key words:Naipaul; cultural exile; Half a Life; Magic Seeds; worldliness
  
  印裔英国文学大师V.S.奈保尔(V.S.Naipaul)在沉寂了几年之后,于2004年推出了他的新作《魔种》(Magic Seeds)。在接受印度媒体的采访时,奈保尔表示:“我真的老了,而写作需要巨大的精力,《魔种》将成为我的最后一本书”[1]。这的确是个令评论家和读者都感到意外的消息,作为后殖民作家的杰出代表,奈保尔的创作生涯将近50年,在获得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就已收获众多荣誉。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这样评价他:“维·苏·奈保尔是一个文学世界的漂流者,只有在他自己的内心,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家。”[2]国内的相关 研究 也在他获奖后逐渐增加,尤其是已有中文译本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 1961)和《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 1979)两部小说。
  《魔种》实际上是奈保尔的前一部小说《半生》(Half A Life, 2001)的续集,在故事情节和创作思想上都与其保持了一致,因此无法孤立地来看待这两部作品。在《半生》和《魔种》中,奈保尔以 艺术 的形式对自己多年的文学生涯进行了 总结 ,他的“寻根”主题又一次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运用萨义德(Edward W. Said)提出的有关“流亡”知识分子的文化理论来分析这两部小说,我们发现与书中的主人公威利·萨默塞特·钱德兰奈一样,奈保尔本人的双重文化身份导致双重视角,产生了文化身份的危机,最终陷入文化的无根与流亡的状态。尽管奈保尔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追求自我的精神家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文化身份,却无法走出文化流亡者本论文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整理提供窘境,一直徘徊在自己划定的圈子内,未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他的创作也因此陷入了低潮,在年逾古稀后宣布封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 文化流亡:一种隐喻的情境
  
  有关奈保尔的研究,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后殖民作家的文化身份;与之相关的,还有后殖民文学的“流亡”性。曾有评论家指出,奈保尔等人并非是出于 政治 、宗教等人为因素离开故国,因此算不上“流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流亡”,对于以奈保尔为代表的后殖民作家来说,只是一种隐喻的情境。他们自愿离开家乡,来到西方 社会 学习 、生活,最后定居。从文化的角度来衡量,“流亡”指的是一种文化生存状态。萨义德在他的《知识分子论》(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The 1993 Reith Lectures, 1994)中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探讨知识分子的流亡问题,并把他们称为“放逐者与边缘人”。与奈保尔相似,萨义德也是一位来自第三世界的流亡者,受过西方的高等 教育 ,并在西方的高等学府中任教。在他看来,“流亡既是个真实的情境,就我的目标而言也是个隐喻的情境”,“流亡就是无休无止,东奔西走,一直未能定下来,而且也使其他人定不下来。无法回到某个更早、也许更稳定的安适自在的状态;而且,可悲的是,永远无法完全抵达,永远无法与新家或新情境合而为一”[3]48。萨义德对于流亡的描述,和奈保尔的作品《抵达之谜》(The Enigma of Arrival, 1987)不谋而合。在这部自传体的小说中,奈保尔通过意大利画家一幅名为《抵达之谜》的画作,以“一种间接的、诗意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体验中的某种东西”[4]。这种“永远无法完全抵达”的状态,正是文化流亡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贯穿于奈保尔的整个文学创作之中,在《半生》和《魔种》中也是如此。 本论文英语论文网www.51lunwen.org整理提供
  对于流亡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并不缺乏物质上的享受,最大的困惑来自于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不断追问自己“我是谁”、“我来自于何方”的问题。萨义德曾撰文写道:“多数人主要知道一种文化、一种环境、一个家,流亡者至少知道两种”,他把这种感觉比喻为“寒冬心灵”,并借用 音乐 的术语“对位的”来形容。流亡就是“过着习以为常的秩序以外的生活”,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但每当一习惯了这种生活,它撼动的力量就再度爆发出来”[5]。文化流亡者往往缅怀某种已经失去了的联系,在创建某种新的文化联系时又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对于他们来说,新的文化身份永远处于产生过程之中,双重文化身份造就了他们的双重视角,而后者又令他们更加难以完成文化身份的认同。对此,萨义德这样说:“因为流亡者同时以抛在背后的事物以及此时此地的实况这两种方式来看事物,所以有着双重视角,从不以孤立的方式来看事情。新国度的一情一景必然引起他联想到旧国度的一情一景”[3]54。任何真正的流亡者,“一旦离开自己的家园,不管最后落脚何方,都无法只是简单地接受人生,只是成为新地方的另一个公民。或者即使如此,在这种努力中也很局促不安,觉得几乎不值得这么做”[3]55。关于文化身份,他更是有着精辟的论述:“身份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于何方,我们是什么对于流亡者来说难以维持,……我们是‘他者’,是个对立面,是再次定居的几何图上的瑕疵,是个流放者。沉默和谨慎遮掩着伤痕,身体缓慢地摸索前行,慰藉着失落的叮痛”[6]。文化流亡者的窘境(第2页),就在于他们文化身份的危机,在于他们文化上的无根和流亡状态。萨义德认为,流亡知识分子应该充分地利用这种“文化局外人”的角色,打破政治和立场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