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红豆曲》的两篇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论文作者:英语毕业论文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Scholarship Papers登出时间:2011-09-13编辑:huangtian2088027点击率:4253

论文字数:5331论文编号:org201109130644239405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红豆曲》诗词翻译范畴化能力

摘要: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红豆曲》的两篇英译文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的细致对比,了解了范畴化能力概念与含义。

《红豆曲》的两篇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摘要] 通过对《红豆曲》的两篇英译文,在内容和语言风格上的细致对比,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范畴化能力,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哲学框架上的语言观,重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这为诗歌翻译过程中释义的选择、措词的考虑、语境的揣摩、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范畴化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范畴化能力越强对世界的洞察力就越强,就能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在翻译上,译者也就能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思想。

 

[关键词] 《红豆曲》 诗词翻译 范畴化能力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是以人对世界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研究与人的知觉,心理、知识等相关的一门新兴学科。翻译界对于这门新兴的语言学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指导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1]。例如:萧立明的《认知语言学与翻译》(2005),李晶、陈锦添、聂玉洁的《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看翻译》(2007)等作品。根据认知语言学假设,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译者理解原文其实就是在运用认知能力理解原文,而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便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本文利用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豆曲》两个译文版本,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范畴化能力及这两个译文进行分析,试图验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范畴化能力的强弱会对传达原文的信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范畴化理论

“没有范畴化能力,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Lakof,f 1987: 6)[2]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是一个混沌的客观世界。人们却生活在一个有序的世界,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鸟语花虫等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见,人们对错综复杂的世界与万物进行了范畴划分,从而使其各有所属,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理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3]。范畴化是指“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译论家们常用“选择释义、考虑措词、看上下文、调整结构、灵活处理”,以及“注语境、辨词义、讲分寸、论褒贬、分词类、问词序、看语态”等来考察,描写译者们的理解原文、理解词汇的语言能力,其实,这些语言能力就反映了译者的认知能力,即反映了译者判断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的范畴化认知能力[4]。在W ittgenstein之前,尼采、詹姆士也提出过类似家族相似理论的思想。他们认为,“有些语词所指称的各个或各种事物并没有唯一的一个共同之处,而是其中的一些和另外一些有些相似之处,另一些又和此外的一些有些相似之处。”(陈家映2003: 191)[5]家族相似理论实际就是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原型范畴化理论的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化的过程是心理过程,是人的认知赋予世界万物以一定的结构。但心理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事物特性及人们对事物经验的限制,是人的生理感知和大脑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语言学对范畴化的认识体现为强调范畴化过程的主观参与性,即范畴化过程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是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赵艳芳2001: 55-57)[6]原型范畴化理论认为,“范畴化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张敏1998: 50)[7]从认知的角度看,所有的范畴都是模糊范畴(fuzzy categories)。原型范畴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8]:①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决定的;②所划分出的范畴边界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③范畴成员的水平位次由家族相似度决定,而垂直位次由认知对应度决定;④范畴的划分是认知主体的作用力与被认知客体的反作用力互动的产物;⑤范畴内原型特征具有可变性。

 

二、译文赏析

《红豆曲》[9]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这里将针对霍克斯与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在选词、结构和文化上挑出典型的几句作对比分析,看一看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范畴化能力所起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看两位的译文:

Stillweeping tears ofblood about our separation: Little redlove-beans ofmy desolation.

Still blooming flowers I see outsidemywindow growing.

Still awake in the dark I hear thewind a-blowing.

Still oh still I cant' forget those old hopes and fears.

Still cant' swallow food and drink, Im' choked with tears.

Mirror, mirroron thewal,l tellme its' not true:Do I look sothin and pale, do I look so blue?

Mirror, mirror, this long nighthow shall I get through? Ho-ho-oh!

Blue as themistupon the distantmountains.

Blue as thewater in the ever-flowing fountains.———DavidHawkes[10]

Like drops ofblood fall endless tears of longing,

By painted pavilion grow willows and flowers untold;

Sleepless atnightwhen wind and rain lash gauzewindows,

She cannot forgether sorrows new and old;

Choking on rice like jade and wine like gold,

She turns from herwan reflection in the glass;

Nothing can smooth away her frown,

It seems that the Long nightwill never pass;

Like the shadow of peaks, her grief is never gone;

Like the green stream it flows for ever on.———杨氏夫妇[11]

1.译文对比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在这一句词中最关键的两处是:“相思血泪”和“红豆”,霍氏把它们分别译为“tears ofblood”和“red love-beans”,而杨氏把它们处理为“drops ofblood”和“tears of longing”,辛献云在评论这两个译法时曾说,“相思血泪”这种用法源自《韩非子·和氏》:“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辛献云2000)。这里“血泪”后就用“血泪”来极言其悲的,原是一个人的理想与志意被埋没而不得伸展的极度的痛苦与无奈,而不是男女之间的情爱。“红豆”不但在王维的诗中有所体现,唐代诗人温庭筠也曾这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