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论文网

留学生硕士论文 英国论文 日语论文 澳洲论文 Turnitin剽窃检测 英语论文发表 留学中国 欧美文学特区 论文寄售中心 论文翻译中心 我要定制

Bussiness ManagementMBAstrategyHuman ResourceMarketingHospitalityE-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ingproject managementmedia managementLogisticsFinanceAccountingadvertisingLawBusiness LawEducationEconomicsBusiness Reportbusiness planresearch proposal

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商务英语英语论文格式商务英语翻译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英语翻译论文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论文范文英语论文开题报告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论文文献综述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ResumeRecommendation LetterMotivation LetterPSapplication letterMBA essayBusiness Letteradmission letter Offer letter

澳大利亚论文英国论文加拿大论文芬兰论文瑞典论文澳洲论文新西兰论文法国论文香港论文挪威论文美国论文泰国论文马来西亚论文台湾论文新加坡论文荷兰论文南非论文西班牙论文爱尔兰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语法高中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词汇学英语素质教育英语教育毕业英语教学法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英语论文写作笔记handbook英语论文提纲英语论文参考文献英语论文文献综述Research Proposal代写留学论文代写留学作业代写Essay论文英语摘要英语论文任务书英语论文格式专业名词turnitin抄袭检查

temcet听力雅思考试托福考试GMATGRE职称英语理工卫生职称英语综合职称英语职称英语

经贸英语论文题目旅游英语论文题目大学英语论文题目中学英语论文题目小学英语论文题目英语文学论文题目英语教学论文题目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委婉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论文题目最新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英语跨文化论文题目

日本文学日本语言学商务日语日本历史日本经济怎样写日语论文日语论文写作格式日语教学日本社会文化日语开题报告日语论文选题

职称英语理工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补全短文概括大意词汇指导阅读理解例题习题卫生职称英语词汇指导完形填空概括大意历年试题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模拟试题例题习题综合职称英语完形填空历年试题模拟试题例题习题词汇指导阅读理解补全短文概括大意

商务英语翻译论文广告英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无忧论文网

联系方式

奈达等效论的真正问题及产生问题根源

论文作者:留学生论文论文属性:职称论文 Scholarship Papers登出时间:2010-09-17编辑:wangli点击率:3696

论文字数:3124论文编号:org201009170814417285语种:中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

关键词:等效论偏激的评价接受美学局限性文本功能

摘要:本文分析了各家对等效论的评价,发现有些偏激的评价源于对奈达理论的误读。分析了那些中肯的评价,找出奈达等效论的真正问题及产生问题根源在于接受美学理论及对文本研究的忽视。

比较了奈达和纽马克对等效的不同看法,得出结论:等效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追求等效的同时,应该考虑文本功能,及翻译目的。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一定的历史功绩。金堤在《等效翻译探索》一书中高度评价了等效论:动态对等的历史功绩为长达两千年的直译与自由译之争,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金堤,1997:14)。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发现了等效论的不足之处。本文搜集整理了这些评价,发现有些评价过于偏激,源于对奈达等效论的误解。归纳那些中肯的评价,找出问题的根源,指出等效论的局限性。

一、对等效论的评价
(一)积极的评价德国学者柯勒甚至在1972年声称:等效原则势将成为压倒一切的原则。(金堤,1997:15)德国萨尔州大学应用语言学,笔译和口译系教授沃尔夫拉姆。威尔斯高度评价了奈达阐述的“动态对等”和“反应等值”的原则,认为这些原则对“一切话语语言学有关的翻译研究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廖七一,2000:121)
(二)对奈达理论的第一种误解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等效翻译原则自从80年代传进我国之后,可谓命运坎坷:起初是人人“言必称奈达”,近年来则有不少人“言必称奈达理论之缺陷”(参见杨晓荣,1996:8)。这样的评价过于偏激,我们有必要认真梳理一下,给奈达的等效论一个公正的说法。第一种对等效原则最常见的误解,是等效翻译根本不可能达到,因此只能是一个理想(刘宓庆,1989:13);)许多学者更特别指出,等值、等效之类的西方理论,是对印欧语系内部的翻译实践的归结,因此尤其不适合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如孙致礼,1997:11)。1.奈达本人就认为等效是相对的上述全盘否定奈达的等效论的观点源于对奈达理论的误读。其实奈达本人多次表明等效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在《翻译科学探索》(1964)一书对动态对等的阐述中,奈达就曾明确地指出对等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Insucha translation(dynamic translation)one is not so concerned withmatching the receptor-language message with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but with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s andthe message.(1964:159)〕。奈达用了一个副词“substantially”,来修饰“the same”,说明达到完全的等同是不可能的。在《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一书中,他进一步定义动态对等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到了九十年代,奈达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考虑到双语交流中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他开始把对等分为两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对等和最低层次的对等。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奈达一直就承认等效的相对性。2.金堤对等效相对性的看法金堤在《等效翻译探索》一书中特别提出,等效翻译是一个很高目标,但是目标难以完全实现不等于没有实际意义。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满足于金无足赤而不去努力提高炼金技术,那么百分之九十九的纯度也是不可能达到的(金堤,1997:40)。(三)对奈达理论的第二种误解另一种常见的批评,是不能以读者反应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理由是读者反应各不相同,因此测量读者反应“行不通”(钱霖生,1988:43)。这又是一个误会。等效论者从没说过纯粹以读者反应的好坏来评价译文。所谓动态对等,是“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对等”(Jinand Nida,1984:77)。金堤在《等效翻译探索》里这样说:实际上任何一位作者动笔的时候,心目中都有一群假象的接受者。他考虑的不是具体接受者的个人特点,而是群体的共同历史背景,文化特征,思想认识,语言习惯。(金堤,1997:40)。

二等效论的真正问题
(一)等效论的理论根据存在致命的弱点——忽视作品本体特性等效论的理论根据是接受美学。接受美学(Aesthetics ofReception)又称“接受理论”,它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它强调文学作品不是自足体,必须有读者的参与,否则它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不是审美客体,它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因此它强调读者的参与与反应,因此在西方它也被称为“读者反应批评”。奈达的等效论就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但是,由于接受理论过分地强调了读者作用,把它捧到了文学作品最高的仲裁者的位置,而贬低了作品本身的本体特性。因为读者的情况是复杂的,是千差万别的,你究竟以谁的看法作为标准和依据呢?如果我们把这种主观意识决定论用到翻译研究中去,必然会产生这样的悖论:等效论是唯一检验和衡量译文的标准,但因每个读者的感受各不相同,所以翻译也是无确定标准的,或者说它可以有无数个标准。接受美学的理论对翻译是有价值的,但它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强调主观而忽视客观。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建立于接受美学理论基础上,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过分强调读者就忽视了作者的地位。
(二)缺乏对文本类型的考虑奈达的翻译理论建立在圣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却以普通翻译理论的面目问世,这就难免引起争议了。况且,奈达所做的圣经翻译,是有一个特定目的的,就是传教。为了传教,他自然要求译文不单能令接受者理解,还必须能令他们以行动作出反应(Nida and Taber,1969:24,参见金堤,1997:18),并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对原文作相当程度的调节,包括文化调节在内。为了传教而做的圣经翻译,其原则和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其他语篇的翻译,甚至不能完全适用于为了其他目的而做的圣经翻译,例如供文学欣赏或历史研究之用的圣经翻译。另外从奈达对翻译的定义中,也可以发现他对文本内容缺少考虑。他认为翻译主要是传译原文的信息,即原文的内容,否则便违背了译者的职责;“翻译即交际”(Nida,1981:20)。
(三)纽马克对此与奈达观点不同之处纽马克提出应该根据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他将各类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类型(New-mark,1988:47),纽马克进一步指明,第一类文本(“表达型文本”)的功能“核心”(core)是“作者”(writer),翻译时宜采用“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的手法,以彰显“个性”(personalcomponents);而对于后两类文本的翻译,即“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其文本功能的核心分别是“真实性”(truth)与“读者层”(readership),因而翻译时宜采用“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的手法,以突出文本信息内容,加强译文的可读性。与奈达以读者为中心不同的是,纽马克认为应该根据文本类型来确定读者和译者的地位。在交际翻译中,他认为应给予译文读者足够的重视。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应“首先忠于原作者,其次是译语,最后才是读者”(Newmark,1981:64)。笔者认为纽马克对文本功能,读者和作者的综合考虑更客观。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各家对奈达等效论的评价,发现有些评价源于对奈达理论的误解;一些中肯的评价反应了等效论的真正问题:论文英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代写论文代写英语论文代写留学生论文代写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代写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共 1/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英国英国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 美国美国 加拿大加拿大 新西兰新西兰 新加坡新加坡 香港香港 日本日本 韩国韩国 法国法国 德国德国 爱尔兰爱尔兰 瑞士瑞士 荷兰荷兰 俄罗斯俄罗斯 西班牙西班牙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南非南非